销量逐年下滑、品牌形象一落千丈,上汽通用还有机会走出转型困局吗?
原本日子过得非常滋润的上汽通用,这两年陷入了转型困局,盘子明显萎缩,销量从2017年的200万辆跌至2022年的133万辆,被由此带来的各种问题折磨得焦头烂额,短期内很难走入坦途。
(资料图)
都是销量下滑惹的祸
透过这两年的销售数据,我们可以看到上汽通用目前有多尴尬。今年上半年,上汽集团累计销售整车约207.2万辆,比去年下滑7.28%。作为集团的三大支柱之一,上汽通用的跌幅大于集团。今年上半年上汽通用累计完成销量41.3万辆,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1.00%。
再往前看,2022年,上汽通用销量为133.16万辆,同比下滑12.13%。
要知道,上汽通用最辉煌的2017年,销量曾经达到了200万辆的巅峰。此后便掉头向下,在车市发展过程中失速。
汽车产业的链条比较长,销量持续下滑会导致一系列运营难题,比如说,人员赋闲、产能空置等等。此外,零部件价格跟规模是直接挂钩的,一个车企销量明显减少,那么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也随着下降。就连营销费用、研发费用也需要根据市场波动重新规划。也就意味着,上汽通用整体体系需要进行大调整。
因为上汽通用已经进入了下降渠道,很多问题困扰着车企,因此前段时间网络上出现了“上汽通用将买断45岁以上员工工龄,变相进行裁员”、“员工合同到期不续约”等传闻,虽然官方对其中部分消息进行了辟谣,但是无风不起浪,销量下滑让这头大象陷入了困境,这是不争事实。
而为了抑制下降趋势、保住销量,上汽通用不断使用“降价”大招,导致凯迪拉克、别克两个品牌美誉度不断下滑。雪佛兰品牌已经被明显边缘化,即使是车价打骨折,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也不大。
上汽通用已经乱了阵脚
在谈到三缸战略失败时,前上汽通用总经理王永清曾经说过:“市场给上汽通用上了生动的一课。”的确,上汽通用曾经是中国车市的一面旗帜,但是到达巅峰后过于自信,以至于在智能化的转型期错失了一个又一个好机会。
中国有句古话:“哪里跌倒了哪里爬起来”,上汽通用显然也想重现辉煌业绩,毕竟销量每况愈下,上汽通用在集团内部也很被动。前段时间有消息称,上海市政府领导视察上汽集团时,对上汽的发展提出严厉批评,相信上汽通用的领导会感受到莫大的压力。
而从凯迪拉克、别克的新车策略来看,“压力山大”的上汽通用似乎已经乱了阵脚。
前段时间凯迪拉克举行了一场“别开生面”的新车发布会,一口气上市了全新CT6、全新XT4、全新GT4三款燃油车。这种情况在中国车企当中特别少见,一般来说,新车的曝光率高,因此车企为了提升流量,会按预热、发售、上市后二次曝光等节奏来发布一款新车。此外,新车上市之前,老款车辆也需要一定的清库存时间。
如果三款新车排队上市,那么经销商店在一段时间内一直有老款车促销、新车上市两大主题,给终端销售员邀约客户到店提供很好的理由。
但是凯迪拉克不按常理发牌,三款新车联袂发布,这就意味着,上市前销售终端有三款车同时在加大促销力度,上市后4S店要同时进行三款新车的推广。这样会在短时间内提升客流量,但可持续性就打了折扣。
凯迪拉克这样的操作,不知道是车企急于通过新车来提升销量,还是希望节约宣传费用,因此缩短了推广期?
此外,奥特能平台第二款纯电动车——别克 E5的定价,也可以看出上汽通用现在底气不足。作为一辆中大型SUV,别克E5的售价为20.89万元起,同样是中大型SUV 的比亚迪唐 EV 起售价 28.28 万,对比可以看出上汽通用已经把身段放的非常低。中大型SUV定出这样的价格,意味着接下来别克其他新能源车的价格很难突破这个天花板。即使这样,别克E56月份的销量也仅3000多辆。
是不是去年首款基于奥特能平台的纯电动车型凯迪拉克Lyriq锐歌销量过于低迷,动摇了上汽通用的信心?
大咖点评:
上汽通用这五年下滑幅度过大,对整体体系已经造成了明显冲击,加上一直执行“以价换市”策略,品牌美形象也受到很大冲击。短期内日子肯定不好过。
在剔骨疗伤的阶段,如果上汽通用急于提升销量,重量不重质,是否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呢?
免责声明: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
(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《汽车行业大咖》立场。)
标签: